中共金昌市委办公室 金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鼓励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到乡镇企企业工作的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05:50:01   浏览:978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共金昌市委办公室 金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鼓励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到乡镇企企业工作的暂行规定

中共金昌市委办公室 甘肃省金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共金昌市委办公室 金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鼓励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到乡镇企企业工作的暂行规定



(1992年3月24日市委办发〈1992〉14号)

 

永昌县委、县政府,金川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为了鼓励机关干部、科技人员支援乡镇企业。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管理和科技进步工作,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经市委、市政府讨论,特制定本规定。

一、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以调离、辞职、业余兼职或留职留薪等方式创办、领办、承包、租赁乡镇企业和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各级党政机关、科研单位、学校以及大、中型企业,要积极疏通人才流通渠道。鼓励有组织领导能力及企业管理经验的机关干部和有一定技术特长的科技人员到乡镇企业工作。需用人才和技术的乡镇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优惠待遇,吸引各类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进入企业工作。

二、凡自愿到乡镇企业工作的人员,组织、人事部门要优先办理有关手续,并按有关规定做好以下工作:(一)接转、保存人事档案;(二)在国家统一调资时,调整符合条件的人员的工资级别,记入档案;(三)对到乡镇企业工作的机关干部、科技人员,保留其原所在单位的干部关系和全民所有制工人关系;(四)协助外地科技、管理人员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粮食等关系。

三、凡自愿留职留薪到乡镇企业工作的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应提前一个月向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经批准到乡镇企业工作的人员,原单位除停发奖金之外,其它一切待遇不变,工龄连续计算。到企业后其待遇由企业决定。工作满二年,本企业进入省先进乡镇企业或创省优产品,成绩突出的工人有转干指标时可优先转干;企业产值达到200万元以上,利税率超过20%,领办企业的正、副厂长可分别享受正、副科级干部待遇,连续工作满五年以上进入档案。在乡镇企业工作斯间,成绩优异、贡献大、能力强,符合四化标准的中青年干部可提拔重用。

四、在职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技术和经济权益的前提下,允许利用业余时间到乡镇企业兼职工作,其合法收入归本人。如占用本职工作时间,利用单位仪器设备和技术资料的需经本单位批准,并按规定交费。

五、有计划地组织在职科技人员带项目、带任务、带成果到乡镇企业工作,给企业创造科润后,派人单位可以从企业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报酬。受委派的科技人员除享受原单位的一切待遇外,还可以提取一定报酬,具体办法由派人单位和本人议定。

六、科技人员可将个人的非职务成果、发明和技术向乡镇企业入股或转让,并按股分红或收取转让费。科技人员到乡镇企业开展咨询服务,取得经济效益后,可从新增纯收入中提取10~15%作为奖励,并不计征调节税。

七、按本规定到乡镇企业工作人员,不影响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由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机构评审并受聘担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在乡镇企业中取得的科技成果,可按规定申请各种科技奖,并将成绩计入业务考核档案。

八、乡镇企业招聘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可不受地域、年龄、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只要管理有方,经营有道,能使企业走上兴旺之路的,均可聘用,企业可给予高薪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由政府协调,在工资、福利、奖金、住房、子女就业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

九、自愿到乡镇企业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其行政关系保留在县(区)乡镇企业局,不占编制,取消见习期,工资上浮两级,工作两年后浮动工资可进入档案工资;“五大”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工作两年以上成绩突出的,如有转干指标,可优先录用为国家正式干部,其待遇与大、中专毕业生相同。

十、社会闲散科技人员,离退休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受聘到乡镇企业工作,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并根据他们的工作实绩,给予相应的报酬,离退休人员原享受的待遇不变。

十一、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市劳动人事局和市乡镇企业管理局负责解释,凡以前有关规定与此不符,以本规定为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佛山市名人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佛山市名人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佛府办[2007]26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佛山市名人档案管理办法》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八月十六日









佛山市名人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著名人物(以下简称名人)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广东省档案管理规定》和《广东省名人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名人档案,是指我市社会各界名人在各个历史时期从事各种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我市名人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由市档案馆负责。市档案馆内设名人库,是永久保存全市名人档案的中心。

第四条 名人档案管理工作范围为:

(一)制订名人档案收集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拟订名人的入库范围和对象;

(三)负责名人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

(四)开展或参与对名人的研究;

(五)组织名人档案的展览;

(六)名人档案咨询服务;

(七)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八)其它相关的工作。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名人是指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宗教等领域作出过重大贡献或产生重要影响的历代佛山籍或在佛山境内工作活动过的非佛山籍知名人士。主要包括:

(一)政界:担任过市级(包括现任副市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政领导及其他著名政治家(包括相当级别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无党派民主人士领导人);

(二)军界:授予少将以上军衔或担任副军级以上职务及其他著名军事家;

(三)工商界:具有重要影响和名望的企业家、实业家;

(四)科学技术界:担任国家级科学、工程院士以及在某项科学技术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较深造诣、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

(五)文化教育界:有重要影响、有较深造诣、有突出成就的学者、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

(六)宗教界的著名领袖;

(七)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知名人士,著名民间艺(匠)人;

(八)有名望的祖籍佛山的华侨领袖及外籍华人;

(九)对国家和社会有突出贡献或有社会声望的人士或获得国家级荣誉的劳动模范、英雄人物、体坛名将等;

(十)长期在我市境内活动过的有影响的外国人。

第六条 名人档案收集的内容:

(一)反映名人一生经历及其主要活动的生平材料,如自传、传记、回忆录等;

(二)反映名人职务活动的材料,如文章、报告、演讲稿、日记等;

(三)反映名人成就的材料,如著作、研究成果、书画等;

(四)社会对名人研究、评价的材料,如纪念性、回忆性材料,研究介绍材料等;

(五)与名人有直接关系的材料,如各类证书、谱牒、信函等;

(六)反映名人活动的音像(录音带、录像带、照片、光盘)、实物等载体形式的材料;

(七)名人的口述历史材料等。

第七条 收集名人档案的形式有:

(一)依据《档案法》及其它档案法规进行征集;

(二)有关机构依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向市档案馆移交有关名人档案;

(三)档案所有者将档案向市档案馆捐赠、寄存、出售;

(四)对其它档案馆及其它部门(如图书馆、博物馆等)保管的名人档案进行复制或交换目录;

(五)对流散在市外、境外的名人档案进行购买、复制或交换;

(六)其它由市档案馆与档案交献者协商的形式。

第八条 市档案馆对收集的名人档案都要与移交人办理档案交接手续,填制清单,一式二份,市档案馆与移交人各执一份。

第九条 名人档案所有者向市档案馆捐赠档案,市档案馆要向捐赠人颁发证书,并给予表扬或奖励。

第十条 名人档案所有者向市档案馆寄存名人档案,市档案馆要与寄存人办理寄存协议,并颁发寄存证书。

第十一条 名人档案所有者向市档案馆出售名人档案,市档案馆要与出售人签订购买协议。

第十二条 市档案馆应对收集到的名人档案进行鉴定审查,鉴别真伪。

第十三条 名人档案应作为独立门类,以每个名人为单位设立全宗;其全宗内档案的分类、编目、鉴定等工作按照档案整理的有关原则与方法进行。

第十四条 市档案馆应按照国家、省关于档案保管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配备先进设备,科学保管,保证安全,防止名人档案丢失或损坏。

第十五条 名人档案服务形式有:

(一)向有关部门提供名人档案;

(二)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名人研究学术活动;

(三)配合宣传教育及其他纪念活动,举办名人档案展览;

(四)为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服务与咨询;

(五)为文化艺术界创作提供档案服务;

(六)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境外提供名人档案。

第十六条 我市名人档案的查阅、使用须经市档案馆审核批准。

第十七条 个人捐赠或寄存的名人档案,如本人或亲属有要求,可对其中须保密的部分进行保密或控制利用。

第十八条 属有关机构及本人或亲属捐赠或寄存的名人档案,对当事人应提供优先或免费服务。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四川省省级财政预备费管理办法

四川省政府


四川省省级财政预备费管理办法
四川省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省级财政预备费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财政预备费是省级财政总预算中的预备资金,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救灾开支和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列入省级财政预算支出。
第三条 省级财政在每年预算安排中,按照当年省级财政预算支出额的1%至3%设置预备费。
第四条 省级财政预备费按照增收节支、留有后备、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设置。
第五条 省级财政预算草案经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省级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在预算执行中需要增加财政预算支出的,原则上应在当年支出预算中调剂解决,不得随意要求在预备费中开支。
第六条 省级财政预备费总额未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不得突破。
第七条 省级财政预备费的开支范围包括:
(一)重大自然灾害的救灾开支;
(二)突发事件的应急与抢险开支;
(三)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第八条 以下项目不得在省级财政预备费中开支:
(一)当年预算已作安排,其预算经费已分配落实的;
(二)当年预算虽未作安排,但可以在当年支出预算项目中调剂解决的;
(三)不影响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可以通过动用收入预算的超收部分予以安排的;
(四)可以不办或者缓办的。
第九条 省级单位在年初预算之外,凡要求省级财政增加安排的各项支出,可向省财政部门提出要求新增财政预算支出安排的申请。省财政部门对其申请进行审核,符合本办法第七条开支范围,需要用预备费安排的,由省财政部门提出动支预备费的建议意见,报省政府审批。
第十条 动支省级财政预备费按以下规定审批:
(一)单项开支在100万元以下的,由分管财政的副省长审批;
(二)单项开支超过100万元不满500万元的,经省长或省长办公会议审查同意后,由分管财政的副省长履行批准手续;
(三)单项开支在500万元以上的,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查同意后,由分管财政的副省长履行批准手续。
第十一条 建立省级财政预备费动支情况的定期报告制度。省财政部门应在每季度终了后10日内,向省长和分管财政的副省长报告预备费的动支情况。在年度终了后15日内向省政府常务会报告预备费的累计动支情况。
第十二条 通过动支省级财政预备费安排的各项预算支出,有关主管部门或项目资金使用单位应定期向省财政部门报告有关资金使用情况和年度决算总结,并接受省财政部门对预算支出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三条 凡未经本办法规定程序审定的,各种新增的支出项目,不得在省级财政预备费中开支。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