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5:15:09   浏览:895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政府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办法的通知

金政发〔2004〕144号



婺城区、金东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金华市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金华市人民政府
二OO四年十月十四日

金华市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改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结合金华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拆迁、修缮及居民装饰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及其他废弃物。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包括婺城区、金东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双龙风景旅游区、金三角经济开发区、金西经济开发区)的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排放、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管理活动。
第四条 市建设局负责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负责草拟实施细则,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市城管行政执法、公安、环保、交通、财政、工商、水利、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市建设局实施本办法。

  第二章 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
第五条 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实行“谁产生、谁负责处置”和“统一管理、资源利用”的原则。产生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本办法承担处置责任。
第六条 产生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建设、施工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持建设工程有关资料向市建设局申报建筑工程渣土排放处置计划,填报建筑工程渣土的种类、数量、运输工具、运输线路及消纳处置场地。并与市建设局签订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承诺书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
第七条 市建设局在接到申报文件后,应及时派人员到现场核定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种类、数量等有关事宜,并按核定结果,会同公安交警部门确定运输车辆、运输时间和运输线路,填写《金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单》。
第八条 各类建设工程、规划开发用地需要回填建筑工程渣土的,有关单位应向市建设局提出申请,由市建设局统一安排调度。
第九条 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运输,应由具备承运条件的单位承担。政府鼓励采取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方式,规范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市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承运单位的选择要实行公平、公开、公正竞争,具体操作办法由市建设局另行制定。
第十条 处置、受纳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委托不具备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承运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承运。
第十一条 建设或施工单位应向具备工程渣土承运条件的单位办理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手续。承运单位不得承运未经市建设局核定处置的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
机动车辆运输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应随车携带处置单,接受建设、城管行政执法、交警和交通运管部门的检查。处置单不准出借、转让、涂改和伪造。
第十二条 从事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必须使用密闭式专用车,以防渣土撒落、飘扬、滴漏而污染环境。其它车辆一律不准从事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
第十三条 从事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的车辆,应按市建设和交警部门指定的时间和路线,在规定的期限内到指定的场地处置。运输途中不准偷倒、乱倒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不得泄漏遗撒污染环境。
第十四条 在市区二环线以外应按要求配套建设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储运消纳场。场内应建设排水设施和车辆通道,配备必要的机械设备、照明和防污染设施。场内不得受纳有毒有害垃圾和生活垃圾,以保持场地整洁。
第十五条 运输车辆进入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储运消纳场,应服从场地管理人员指挥,按要求倾卸,并取得场地管理单位的回执。

  第三章 建设工地现场管理
第十六条 各类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应按要求设置遮挡围栏,物料应堆放整齐,排水系统应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保持工地和周围环境整洁。
第十七条 施工现场出入口应当铺设硬化道路,设置车辆冲洗喷淋和污水沉淀池等设施。车辆驶离工地前必须采取冲洗、喷淋等措施,严禁车轮附带污泥驶离工地,污染道路。冲洗产生的污水经沉淀后应接入城市排污管道。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城市道路堆放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确需临时占用道路堆放的,必须取得市政、交警部门核发的《临时占用道路许可证》,并采取防止污染措施,占道期满后应立即清除干净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
第十九条 各类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在30天内将工地内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干净。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运输、处置、管理的行为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者,由市有关职能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运输单位违反本办法的,由市有关职能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依法进行处罚。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同时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 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建筑砂石、煤碳的运输参照本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科委关于印发《科技人员出国工作若干问题暂行规定》的函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国家科委关于印发《科技人员出国工作若干问题暂行规定》的函

1992年7月17日 (92)国科发改字4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人民政府、科委,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精神,促进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健康开展,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科技人员出国工作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科委

1992年7月17日

附件:

科技人员出国工作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不断扩大,科技人员出国工作的越来越多,不少科技人员以出色的业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智慧,增进了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为促进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审批手续、工资待遇、成果归属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管理工作尚未跟上,从而不同程度地存在审批手续过于繁琐,高级专家在外待遇显失公平,有些作出重要发明创造的科技人员不能合理分享知识产权等情况。为了加强管理,保证科技人员出国工作的健康开展,维护国家、单位和科技人员个人的正当权益,特作如下规定:

一、派遣科技人员出国工作,是发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贯彻执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一大措施,要本着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加强管理、积极引导的精神,在执行中外科技合作协定、议定书和有关协议过程中,有计划、有组织地派遣更多的科技人员出国工作。项目执行部门和单位可以广开渠道组织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出国从事科技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同推进科技人才分流和落实科技人员政策结合起来。

二、本规定所称的科技人员出国工作,是指我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根据中外科技合作协定、议定书和实施协议,派遣(包括个人联系组织批准)在职科技人员到国外、境外的研究机构和其他组织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咨询服务以及其它科技活动。

在我政府机构中任职的科技人员到国外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三、科技人员出国工作,派遣单位应按国家简化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报批。执行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出国工作的,报国家科委备案。

四、科技人员出国工作,应当按照互利、有偿和诚信原则,由派遣单位与国外、境外接收单位就经济利益关系及有关事项达成协议。

国外、境外、接收单位向我科技人员提供的工资、奖金、福利和劳动保险等待遇,应当与其它国家同等人员提供的相当。

国外、境外接收单位向我派遣单位支付的报酬,应当与科技人员的工资及其它待遇分开单列。

五、科技人员出国工作,派遣单位与国外、境外接收单位之间应就科技人员工作期间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分享达成协议。

属于以进修为主的,有关知识产权可以按接收单位的章程办理,但应争取我方有免费使用的权利。具体条件和办法可以协商确定。

属于以共同研究开发为主的,有关知识产权应由派遣单位和国外、境外接收单位共有,可以约定各自在本国内享有全部权利,包括实施、转让等。在第三国的权利,由双方按贡献大小协商确定分享比例。

属于以技术指导、咨询服务为主,有关知识产权原则上应归我方所有。

属于政府间合作项目的,有关知识产权按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的规定处理。在国际组织工作的,按有关国际公约或国际惯例处理。

科技人员作为科技成果工作的完成者,有从使用或转让该项成果所获收益中提成的权利,其比例和条件可以区别不同情况逐一商定。

非职务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归个人所有。

六、科技人员出国工作期间,其在国外、境外的工资及其它收入原则上归个人所有。经组织批准的在国外、境外工作期限内,工龄连续计算。科技人员在国外业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评定技术职称和享受其它有关待遇的依据。国内住房、工资发放和其他问题,由单位与本人通过协商作出妥善处置。

七、出国工作的科技人员,要牢固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严格执行外事纪律,自觉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主动与派遣单位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向国内反馈科技信息。完成出国任务后,按时回国工作。

八、有关部门、派遣单位应主动关心出国工作的科技人员,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帮助他们及其在国内的家属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支持他们圆满完成出国任务。

九、依据中国企业和国外、境外企业之间按照国际商业惯例订立的合同和劳务输出协议,派往外国企业服务的人员,不适用本规定。

十、本规定由国家科委解释。

十一、本规定自1992年8月1日起施行。

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关于印发《统计上岗资格证书颁发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家统计局 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关于印发《统计上岗资格证书颁发实施办法》的通知

现将《统计上岗资格证书颁发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统计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做好职业学校统计上岗资格证书的颁发工作。
在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联系。

统计上岗资格证书颁发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及《〈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暂行规定〉实施办法》,使职业学校毕业生能取得从事统计工作的资格,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及其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三条 统计上岗资格证书是表明职业学校的学生已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专业知识,毕业后可以进入统计工作岗位的资格证书。
第四条 职业学校的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具备一定的统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统计上岗资格证书考试,成绩合格,可以取得统计上岗资格证书。
第五条 统计上岗资格证书实行培训考试制度,培训和考试科目为:统计法、统计基础知识、统计实务。
第六条 统计上岗资格证书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为11月的最后一周的星期六,由国家统计局统一组织命题。
考试在经过审批的统计上岗资格证书考试点进行。考试点一般设在地、市以上政府所在地的有条件的职业学校或统计培训机构。
第七条 普通中专学校统计专业在校生可直接参加统计上岗资格证书考试。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非统计专业学生和职业高级中学及其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应经过统计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可参加统计上岗资格证书考试。
第八条 统计上岗资格证书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印制、颁发和管理。
统计上岗资格证书记载持证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在学校、专业、证书编号、发证时间等内容。
第九条 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共同负责统计上岗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工作的政策制定、宏观指导和管理。国家统计局负责提供培训教材和师资培训。
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本地区职业学校开展统计上岗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点的规划布局。
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负责本地区统计上岗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的组织、指导、检查评估工作,并负责统计上岗资格证书的验印、发证、注册等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教育行政部门共同负责统计上岗资格证书考试点的审批、备案以及培训与考试的监督工作。
第十一条 设立统计上岗资格证书考试点的职业学校或统计培训机构,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的指导下,负责统计上岗资格证书考试报名、考试等具体工作。各有关职业学校负责统计上岗资格证书培训的实施工作。
第十二条 统计上岗资格证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内,持证人员被单位任用(或聘任)从事统计工作时,应在30日之内由所在单位到所在省(区、市)统计局进行证书审验,并换领按国家统计局统一规定由各省(区、市)统计局颁发的统计证书。
第十三条 统计上岗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及发证工作的收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成本核算,报当地物价部门核准后执行。严禁乱收费。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